欢迎进入重庆嘉伦装卸搬运有限公司网站!
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重庆设备搬迁 > 信息动态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
设备吊装作业中如何确保操作规范

文章出处:www.jialun88.com  |  发布时间:2025/9/30 9:36:36  |  浏览次数:0
  在设备吊装作业中,确保操作规范是保障安全、提高效率的核心。需从制度建设、人员管理、设备维护、现场管控及技术支撑等维度构建系统性规范体系。以下是具体措施:
  一、制度规范: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
  制定专项吊装方案
  根据设备重量、形状、吊装环境(如高空、狭小空间)编制详细方案,明确吊装方法(如单机吊装、双机抬吊)、工艺流程、人员分工及安全措施。
  方案需经技术负责人审核,并报监理或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。
  示例:大型储罐吊装需采用“平衡梁+滑轮组”法,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吊点位置和受力分布。
  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(SOP)
  将吊装作业分解为可量化的步骤,如“设备检查→试吊→正式起升→就位固定”,每一步明确操作要求、安全注意事项及验收标准。
  示例:试吊阶段需将设备吊离地面20-50cm,静止5分钟观察吊索具受力、设备平衡性及指挥信号响应,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继续。
  实施作业许可制度
  对高风险吊装作业(如超重、超限、跨高压线)实行审批制,由安全、技术、设备部门联合验收现场条件,签发作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工。
  二、人员管理:强化资质与培训
  严格资质审核
  指挥人员、司索工、起重机司机等关键岗位必须持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》上岗,证书需在有效期内且与作业类型匹配。
  示例:双机抬吊作业需配备两名持证指挥人员,分别负责主吊和辅吊的协同指挥。
  开展分级培训
  基础培训:新入职人员需接受吊装安全法规、设备操作原理、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培训。
  专项培训:针对特殊场景(如高空吊装、易燃易爆环境)开展实操演练,强化应急处置能力。
  年度复训:定期组织知识更新培训,确保人员熟悉新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。
  实施岗位责任制
  明确指挥人员、司机、司索工的职责边界,如指挥人员负责全局协调,司机专注设备操作,司索工负责捆绑和摘钩,避免职责交叉导致混乱。
  三、设备管理:确保工具安全可靠
  建立设备台账与维护计划
  对起重机械、吊索具、辅助工具(如平衡梁、滑轮组)建立唯 一标识档案,记录购置日期、检修周期、更换记录等信息。
  制定定期维护计划,如钢丝绳每使用500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液压系统每季度更换一次滤芯。
  实施“三检制”
  作业前检查:确认设备性能良好,如制动系统灵敏、限位器有效、钢丝绳无断丝。
  作业中巡检:每2小时检查一次吊索具受力情况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。
  作业后保养:清洁设备表面油污,对关键部件(如轴承、齿轮)涂抹润滑脂。
  采用智能监测技术
  在起重机上安装载荷传感器、倾角仪、风速仪等设备,实时监测吊装状态,超限自动报警并停机。
  示例:当吊重接近额定载荷的90%时,系统发出声光预警,提醒操作人员减速。
  四、现场管控:严格危险区域管理
  设置警戒隔离区
  用警戒线、围栏或警示牌划定吊装作业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  示例:在吊杆旋转半径内设置双层警戒线,内层为“绝 对禁止区”,外层为“监控区”。
  控制安全距离
  保持起重臂与高压线(如10kV线路安全距离≥2m)、建筑物等障碍物的距离,避免触电或碰撞。
  示例:在跨铁路吊装时,需提前与铁路部门协调,确定封锁时段和安全距离。
  强化天气监控
  遇6级以上大风、雷雨、大雾等恶劣天气时,立即停止作业并固定设备。
  示例:使用风速仪实时监测风速,当风速超过10.8m/s(6级)时,系统自动切断起重机电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