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重庆嘉伦装卸搬运有限公司网站!
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重庆设备搬迁 > 信息动态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
如何在吊装和搬运过程中保证人员安全

文章出处:www.jialun88.com  |  发布时间:2025/10/7 14:02:50  |  浏览次数:0
 在吊装和搬运过程中,人员安全需通过系统化风险管理、标准化操作流程、多层次防护措施实现。以下从作业前准备、作业中管控、人员与设备管理、应急响应四个维度,结合具体场景与案例,提供可落地的安全保障方案:
  一、作业前准备:消除隐患,防患未然
  1. 现场风险评估与方案制定
  环境勘察:
  使用激光测距仪、风速仪等工具,量化评估作业空间(如高度、障碍物距离)、地面承载力(如混凝土强度需≥C25)、天气条件(风速>5级或雷雨时禁止高空吊装)。
  案例:某化工厂在吊装反应釜前,发现地面局部存在软土层,通过浇筑混凝土加固,避免起重机倾覆。
  方案审核:
  编制专项吊装方案,明确设备选型(如根据重量选择25吨或50吨汽车吊)、吊装方法(如单点吊装需配置平衡梁)、人员分工(指挥员、司索工、操作员职责)。
  方案需经工程师签字确认,符合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(GB 6067.5-2014)等标准。
  2. 设备与工具检查
  起重机检查:
  每日作业前检查液压系统(无漏油)、钢丝绳(磨损度<10%)、制动装置(制动距离≤0.5米)。
  案例:某工地因未检查起重机制动器,导致吊物下坠,砸坏下方设备。
  索具检查:
  检查吊带(无裂纹、烧痕)、卸扣(无变形)、滑轮组(转动灵活),并标注安全载荷(如5吨吊带需清晰标识“5T”)。
  工具:使用磁粉探伤仪检测卸扣内部裂纹。
  二、作业中管控:标准化操作,动态监控
  1. 人员资质与分工
  持证上岗:
  起重机司机、信号指挥员、司索工需持有市场监管总局颁发的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,每4年复审一次。
  案例:某物流公司因使用无证人员操作叉车,被监管部门罚款5万元。
  职责明确:
  指挥员:使用标准手势(如“上升”为右手臂伸直、指向上方)或对讲机(频率专用,避免干扰)统一指令。
  司索工:捆绑吊物时采用“双圈八字”法,确保重心稳定。
  操作员:严格按指挥信号操作,禁止超载(如额定载荷10吨的设备,实际吊装不得超过10吨)或斜拉(角度>5°需调整)。
  2. 搬运作业安全要点
  人工搬运:
  保持背部直立,用腿部力量发力,避免弯腰提重物。
  单人搬运上限建议为25kg,超重时使用推车或两人协作。
  机械搬运:
  叉车行驶速度≤5km/h,转弯时减速并鸣笛。
  货物堆放高度不超过挡货架高度的2/3,防止倾倒。
  三、人员与设备管理:防护与监控并重
  1. 现场警戒与标识
  警戒区域:
  以吊物为中心,半径≥吊物高度的1.5倍(如吊物高10米,警戒半径需15米)。
  使用警戒带、锥形桶、警示牌(如“吊装作业,禁止入内”)明确边界。
  案例:某建筑工地因未设置警戒区,导致路人被坠落的钢管砸伤,赔偿超50万元。
  照明与通风:
  夜间作业照度≥50lux(相当于普通教室亮度),避免因视线不清导致事故。
  密闭空间作业需配备通风设备,防止有毒气体聚集。
  2. 个人防护装备(PPE)
  强制配备:
  安全帽(抗冲击性能≥4900N)、防滑鞋(防滑系数≥0.5)、反光背心(反光条宽度≥5cm)。
  高空作业:佩戴全身式安全带(带缓冲器),挂靠在牢固点(如钢结构横梁)。
  3. 设备智能化监控
  物联网传感器:
  在起重机、吊具上安装载荷传感器、角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数据,超限自动报警(如载荷超过额定值90%时触发声光报警)。
  AI视觉识别:
  使用摄像头+AI算法识别人员违规行为(如未戴安全帽、进入警戒区),自动触发警报并推送至管理员手机。
  效果:某建筑工地应用后,违规行为减少90%。